红河州文明网
联系我们
投稿须知
设为首页
加入收藏
www.hhwm.gov.cn
中共红河州委宣传部 红河州文明办主办
您的位置: 首页 > 先进典型 > 身边好人 > 云南好人
2023年第二批“云南好人”名单发布 !我州2人榜上有名
时间:2023-11-10   来源:云南网、红河州文明办、云南红河发布   

2023年第二批云南好人名单发布

我州2人上榜

一起来向他们学习

↓↓↓

640 (2).jpg

640 (3).png

640 (3).jpg


姓名:杨有光
事迹:民兵老杨32年与桥为伴 践诺守桥保障火车通行
事迹类别:敬业奉献
推荐单位:红河州文明办


杨有光,男,苗族,1973年7月出生,群众,中国铁路昆明局集团有限公司开远工务段人字桥保安分队队员。32年前,年满18岁的杨有光成为预备役民兵,作为第三代守桥人,他信守心中的责任和使命,践诺守护滇越铁路人字桥,保障火车顺畅通行,这一守就是32年。杨有光先后获得了“红河州道德模范”“红河好人”等荣誉。



三代人的生死坚守、传承


滇越铁路是云南省第一条铁路,米轨火车已在这条铁路上穿行百余年。在滇越铁路屏边县段,有一座标志性的“人字桥”,始建于1907年,桥横悬两岸绝壁之间,全长67米,宽4.2米,桥面距谷底102米,地势险峻。据史料记载,在人字桥的修建过程中,死去的中国劳工达800多名,而杨有光的外公就是其中一人。




从军令转变为热爱、不舍


1991年,18岁的杨有光怀着“报效祖国”的热情成为了一名民兵,当时的人字桥由部队驻守,杨有光被分配到滇越铁路人字桥路段,成为了一名驻守民兵,从此踏上了“守桥之旅”。蓦然回首,人字桥从部队驻守转为地方管理,从36人到现在的7人,守桥人换了一批又一批,观光游客走了一波又一波,然而唯独坚守的,只有这“一桥”和“一人”。

谈及丈夫,杨有光的妻子罗琼芬说:“杨有光三分之一的时间都是在桥上度过的,他说要用一辈子来守护这座桥,对人字桥的感情早已难以割舍。即便是轮休,他也时常想念这座桥,要上去看一看。”

32年如一日的坚守,是杨有光对这座桥特殊的热爱与不舍。人字桥虽历经百年沧桑却依然屹立不倒,杨有光矢志不渝地传承着守桥使命。

保安队宿舍楼有几个非常醒目的大字——“人在桥在 与桥共存”,作为守桥人,杨有光的11680多个日夜,守护的不仅仅是“老朋友”,更是在用自己的生命完成自己的职责,践行自己的誓言。



用一生来做好一件事,值得


守桥的工作并不轻松,无论是炎炎夏日、暴雨如注,还是三九严寒,杨有光都需要穿着工作服,拿上手电筒到隧道和桥上检查,遇到险情时必须第一时间上报,容不得半点马虎。32年间,杨有光也曾数次遇到险境。


据杨有光回忆,1999年雨季,在例行检查时,他刚从隧道出来踏上桥面,一块落石从洞口上方的悬崖飞落,从他的面前坠落砸到脚上,顿时剧痛无比,但是杨有光当时想到的不是自己,而是忍痛把落石清开,避免影响火车行车安全。火车顺利通过后,他才注意到,自己的衣襟染上了血渍、鞋子已经被鲜血浸透。事后杨有光回忆起这件事依然心有余悸,当时要是自己再往前一点儿,石头砸的可就是自己的脑袋,后果不堪设想。

但是他一直坚定地认为,即使再危险、再辛苦,工作总得有人做,桥总得有人守,用一生来做好一件事,值得!

图片


姓名:陈建国
事迹:守护患病妻子27载 不离不弃换来幸福家
事迹类别:孝老爱亲
推荐单位:红河州文明办


陈建国,男,汉族,1962年11月生,群众,云南省红河州弥勒市弥阳街道吉山社区小新小组的一名普通村民。在妻子突发精神疾病后,陈建国不离不弃,悉心陪伴照顾。27年来,他用行动诠释了“相守”的含义,用坚守感动着身边的每一个人。2022年,陈建国先后获评“弥勒好人”“红河好人”。



幸福生活戛然而止


1985年,陈建国与妻子方国菊相识并结婚,婚后育有一儿一女,彼时的家庭幸福美满,夫妻和睦同心。在夫妻俩的共同努力下,很快便积攒够了盖新房的钱。1996年,夫妻二人决定把土木旧屋推翻,重新建盖新房。虽然当时村里大多是土木结构或砖木结构的房屋,但夫妻俩一致决定要盖砖混结构的三层小楼房。当夫妻俩志气满满,刚建好一层楼房时,命运却跟这个幸福的家庭开了个天大的玩笑,妻子方国菊突发精神疾病。此时的陈建国不得不停下建房的一切事务,全心照料生病的妻子,而这一停,就是27年。



27年相守不离不弃


妻子刚患病时,陈建国也曾对生活失去了信心,看着身边那个曾与自己并肩奋斗、温柔体贴、贤惠能干的妻子,一下子变成了精神恍惚、生活不能自理的人,陈建国一时不知往后的日子该怎么过。那一年,陈建国32岁,两个孩子一个7岁,一个9岁,正是需要照料的年纪。看着两个稚气的孩子,陈建国心想,再苦再难,生活还是要过。于是,他重新拾起勇气,一肩挑起照顾患病妻子的重担,另一肩则挑起抚养一双儿女的责任。

那时,妻子治病需要花不少钱,陈建国就住进刚修了一层的毛坯房,钱攒下来为妻子看病。为了撑起这个家,陈建国每天天不亮就起床,先把两个孩子送去上学,再回家帮妻子梳洗并准备好一天的饭菜,细心交待好一切,他忍痛把妻子留在家中,外出收废铁,期间只要一有时间就会跑回家看看。晚上,陈建国要接孩子放学、做饭、照顾妻子,还要辅导两个孩子的功课,每天就像陀螺一样转个不停。

多年来,村里人很少见陈建国在外面闲聊闲逛,看到的总是他忙着归家的身影。没有惊天动地的誓言,只有相濡以沫的朝夕,陈建国把对妻子的承诺和守候,深深嵌进了日常生活。



终见云散花开 喜迎幸福生活


在陈建国的悉心照料下,妻子发病的频率越来越低,状态好的时候,陈建国就会抽空带妻子到村里走走,每次他都小心翼翼地牵着妻子的手,像带孩子一样,车来了就把她拉到自己身边,遇到水坑、小坎都会提前提醒,说话也总是轻声细语。邻居们赞不绝口。两个孩子也没有因为特殊的家庭情况而自卑,反而在这样充满爱的家庭里快乐成长。在父亲的言传身教下,女儿礼貌懂事、乐于助人,儿子谦逊有礼、勤奋自强,两个孩子从小就懂得为父亲分担家务、照顾妈妈。如今,孩子们都已长大成人,并各自组建家庭,一家人其乐融融。通过多年的不懈努力,陈建国用攒下来的积蓄2022年上半年建起一幢漂亮的新楼房,本该二十多年前就住进的新房终于如愿。现在,陈建国有了更多陪伴和照顾妻子的时间,妻子的精神也越来越好,村里人见到他们手拉手出来散步的次数也变多了。


编辑: 杨幼媛